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十三五”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作者: 时间:2018-07-03 点击数: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十三五”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研究生教育工作回顾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二五”期间,学院研究生教育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深化和吸收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以师资队伍和学风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倡导创新教育、创新教学、创新学习,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突出学科(专业)特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财政与公共管理学科优势,培养适应公共管理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建成省内同类院系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取得的成绩

1.学位点(研究生创新基地)与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学院有2个博士点:财政学和劳动经济学(2014年增设并招生)、4个硕士点:财政学、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劳动经济学(2014年增设,2015年开始招生),2个专业硕士点:税务专硕、资产评估专硕(2010年增设,2011年开始招生)和1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哈尔滨商业大学公共财政与管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依托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公共管理,2012年与黑龙江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联合申报,2013年获省教育厅批准,2014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方向研究生)。

至2015年,学院研究生导师共39人(校内28人,校外11人)。从职称上看,教授30人,占全员的77%;副教授9人,占全员的23%;从学历上看,教师中博士(含在读)13人,实现硕士化;从导师构成看,博士生导师6人(财政学3人,劳动经济学3人);硕士生导师39人(财政学13人,劳动经济学9人,社会保障11人,行政管理19人,税务专硕8人,资产评估专硕8人)。

2.学生学科分布与规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56人。其中,财政学博士1人、劳动经济学博士2人;财政学硕士27人、社会保障37人、行政管理74人、税务专硕6人、资产评估专硕6人,公共财政与管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方向3人。

3.学生学术成果。2011-2015年,学院研究生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60篇,其中CSSCI、EI、ISTP、ISSHP检索论文20篇;完成课题24项,其中省级10项;参与著述5部;获得奖励5项。

4.管理制度建设。5年来,参照校研究生管理制度,学院认真研究,修订、细化并出台了6项研究生管理制度,并在学院教代会上通过。如《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制度》,包括招生命题、评卷、复试与拟录取管理制度,研究生申请学位资格审核制度,研究生学位授予制度,研究生科研立项及经费管理制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制度等;《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明晰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职责,规定具体工作要求;《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包括选题的原则、开题报告的内容、开题报告的要求、开题报告工作安排;《关于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的规定》,改学术成果数量为质量要求,规定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一般应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与本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至少发表2篇(南大C刊或北大核心为1篇)、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表1篇本人为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或咨询报告),合作完成的论文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本人视同为第一作者。凡所发表刊物论文超过百篇、中国知网无法查到、文章字数不足3000字者,视为不合格学术论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实施办法(试行)》,根据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工作有关通知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评选办法与标准,明确评审机构和评定要求,包括评定原则、评审程序、评审办法、量化标准、具体工作计划与公示等。

(三)存在的不足

主要表现在:个别教师备课不充分,如教案、讲稿或课程设计准备不足甚至没有,上课学生没有参考教材或资料,课后不留思考题或作业等,影响和制约了授课质量的提升,导师职责有待进一步明晰;个别教师重教学、轻科研,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较少,尤其是与所授课程相关的研究成果少甚至没有;日常行政管理及学生管理工作还有疏漏,相关监控规制不健全、不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二、“十三五”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共管理高级专业人才为宗旨,以“构建完善的财政与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协同创新”为支撑,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以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为主要措施,以深化机制与管理改革作为核心要求,以适应地方发展需求作为动力源泉,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结合学院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制定“十三五”规划。

(二)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学院研究生教育参照国内同类知名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做法与有益经验,吸收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成果,以“强化师资、优化结构、发挥优势、协同创新”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加强与省内、国内财经类高校与科研单位的联系、协作与合作,全面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方式、方法与管理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三、“十三五”研究生教育目标

建设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导师队伍,优化学科结构,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协同创新与国际化拓宽研究生培养平台,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建成省内同类院系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一)培养规模目标

至2020年,学院硕士专业点8个, 2个博士点;全院导师及管理人员总数为60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博士生导师增至8人;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00人,其中硕士生为185人、博士生15人。

(二)培养质量目标

1.导师管理质量。主要包括:一是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材体系;二是申报2项国家级课题,每年至少承担一项省、部级财政或公共管理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为财政与公共管理实践提供有较高参考和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三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教学模式创新工程、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工程、教学情境仿真化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方案;四是通过有计划的教研与科研活动,以课题研究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为载体,使全院导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增强教师个体素质可持续提高能力。

2.学生管理质量。鼓励学生组队参加税法辩论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建模、挑战杯等赛事;鼓励学生参加研究生创新项目、社会各项科技活动及政策咨询活动;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

(三)培养平台建设目标

1.建设政策模拟仿真实验室。为满足教学和培养开发研究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专业人才的需要,根据本院办学服务面向的特点,重点建设财税、公共管理两个综合仿真模拟试验室,以微机模拟试验为主。一是完善财税实训室的功能,为满足《财税法研究》《房地产与土地估价实务》《企业价值与机器设备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税务管理专题》《税务稽查专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公债经济研究》等课程实训教学需要;二是完善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功能,为满足《电子政务专题》《公共事业管理研究》《劳动就业与收入分配研究》《社会保障经济分析》《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实验教学需要;三是巩固原有基地,新建5个研究生实习实训实践基地。

2.强化教学改革与协同创新。在教学研究与创新方面,完成财税和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立项研究课题,并将阶段性研究成果逐步付诸实践探索。在目前《税务稽查专题》《税务管理专题》实现模拟实务教学与考试的基础上,扩大模拟实务教学与考试的课程门数,如《中国税制专题》《税务筹划专题》《房地产与土地估价实务》《企业价值与机器设备评估》《电子政务专题》《电薪酬设计与绩效评价》等课程,初步构建与时俱进的财政、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育有机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 3个省级精品建设课程(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的基础上,力争《税法学》《行政管理学》和《社会保障学》等1-2门课程晋升为省级视频公开课;在科研课题、项目申报、评奖等方面,加强与省财税部门、科研单位的联系,利用各自优势开展合作研究,实现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计划每年与实践部门合作完成1项课题。

(四)国际化发展目标

加强与俄罗斯高校联合开展有关公共垃圾处理的合作研究工作;召开国际公共管理研讨会和国际税收教育研讨会暨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学术会议等国际学术研讨会;鼓励学生到国外继续深造。

四、“十三五”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主要任务

1.学科结构布局。在学校自主设置目录内增设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二级学科。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我校教育财政相关教育与研究优势明显。二是教育与研究支撑环境优势明显。三是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学科管理体制。实行以“学科带头人+项目制”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具体包括:学科带头人与后备带头人自带项目给予相应比例配套经费;对新引进的博士从事专业研究工作的兑现科研津贴;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对研究项目和研究人员均实行动态管理;对相关成果出版予以资助,对高水平论文给予奖励;对完成项目鉴定优秀的科研成果极易获奖成果予以一定的表彰和奖励。

3.学位点自评。按照省重点学科梯队评估要求,各学科每2年惊醒一次自查自评工作,总结建设成果、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和完善。

4.师团队建设。增补博士生导师:财政学、劳动经济学4人,总数达到8人;增补硕士生导师:增补总数达到22人,其中财政学5人、社会保障5人、教育经济与管理12人。

5.培养模式改革。参照公共财政与管理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合作单位——黑龙江省财政科研所对学生培养更具贴近实际业务和经济生活现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等特殊之点,加大实践调研与项目研究力度,按“课题+资格”聘任校内导师,促进协同培养与创新。

6.学术研究方向。增设2个研究方向:财政学硕士点:财税法经济学;税务专硕:税务风险理论与实务;新设3个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设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教育与公共经济、高等教育管理三个研究方向。

7.实践创新工程。为促进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应用操作能力、开发创新潜能的需要,“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好政策仿真模拟实验室,力争投入使用;更新现有实验室软件。

8.学位论文标准。在学校硕士论文写作规范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的实际研究水准与写作能力现状,继续优化创新,形成学院论文写作规范。

9.社会服务水平。鼓励导师带领学生参与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参与社会横向课题研究以及专业咨询、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议等,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10.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年轻导师出国进修、提高学历、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等;邀请国外高校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作学术报告、合作交流以及合作研究。

(二)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强化“质量工程”意识,增强授课的荣誉感与使命感,进一步明晰导师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思想、行政、经济等手段,提升对教学研究型的重视与行为;加强教研、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加大实施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实施授课质量评估制度;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争取高层次、高水平的课题、论文等研究成果;研究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内容与新方法。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5.3.29

Copyright  © 2018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ICP备05005923号 邮编:150028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  电话:0451-848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