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作者: 时间:2018-07-03 点击数: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是哈尔滨商业大学唯一以培养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专业人才为主要服务方向的学院,担负着培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财政、税务、公共管理人才的重任,是黑龙江省财政与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学院遵循大学的办学原则,秉承培养输送人才、出研究成果和引导社会发展三项宗旨,按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自身特色和谐、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院取得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MPA)、税务和资产评估3个专业硕士点,1个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公共管理,1个新建省级重点学科——公共管理(批准带头人、后备带头人各1人),1个“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研究基地”(待批),学科建设进入了“多层次、上档次、上水平”新的发展阶段。为强化财政学科、提升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科研与教学的研究能力,本着“明确层次、突出重点;加强基础、鼓励交叉;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总体原则,经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一、对省内及国内同学科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情况的分析

未来5年,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各级政府职能机构、公共领域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高度重视,资源的竞争转化为专业管理人才的竞争。据调查预测,按我省现有公务员队伍每年自然减员和事业发展增员测算,每年需补充近万人,各种公共管理机构、事业、企业行政管理、资产管理、劳动社会保障管理、涉税事务管理等部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公务员系列。在我校面向全国招生和培养人才的情况下,财税、公共管理人才市场在较长时间仍处于供不应求或匮乏状态。

目前,财政学专业全国共有67所院校招生,我校财政学专业按高校热度排序为17名。我校财政学专业在省内高校一直是独家办学,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税务专业全国共有19所院校招生,我校财政学专业设有税务方向。

公共管理类中的行政管理专业全国共有185所院校招生,省内高校目前仅有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3校设有该专业,黑龙江科技学院设行政管理方向。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有10年的办学历史;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全国共有79所院校招生,我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为填补省内高校空白专业,有7年的办学历史;社区管理专业,全国高校尚属空白专业。可以说,整个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在全国基本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省已有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4所院校开办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据对全国财经类高校调查显示,我校是设置公共管理学院较早的院校,因此在抢占人才市场方面我校属先行之列。随着学院事业的发展,专业在人才储备、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发展的潜力。

二、学科目前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态势

(一)基本概况

我院前身为财政税务系,始建于1984年6月,2001年7月组建而成。

1.学科状况。财政学、行政管理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财政学专业是黑龙江省唯一的财政学硕士点专业,有税务、资产评估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财政学专业为“十五”和“十一五”省级优秀重点专业,财政学科为“十五”和“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优秀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公共管理省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梯队和一个高水平大学项目——公共管理。目前,学院为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会等理事会单位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员单位。[1]

2.精品课程。目前,学院有3门省级精品课,即《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

3.研究基地。目前,学院设有2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即“财政与税务研究基地”及待批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研究基地”(分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投融资、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政府功效与公共政策3个研究方向,目前已申报结束)。

(二)发展态势

1.财政学学科优势明显。我院财政学专业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术传统悠久,研究特色鲜明,为我省经济建设与发展、提高财政税务管理水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该专业基础稳固,发展起点较高,在国内与省内同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实力。财政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两个方向的研究水平和实力在国内及省内学术界占有重要的影响。2008年和2010年,省人事厅专家组对财政学梯队进行评估验收,达到优秀标准。2010年省委宣传部评估专家组对财政税务研究基地进行评估验收,达到优秀标准。

2.行政管理学科整体实力较强。该学科是具有行政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授予权。我院是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员单位,同时又具有优秀的专业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本专业每年报考人数及招收硕士研究生数量均位居全校前列。该专业特色鲜明,特别是在行政学与公共政策研究方面,在全省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省内学术界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在教学中注意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为适应学生报考国家公务员的需求,在网络教学中进行大胆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3.教学与科研研究成绩较为突出。财政与公共管理学科作为一个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相关一、二级学科交叉性较强,既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挖掘,又强调学术研究的实际价值,把学科建设与为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服务的科研定位结合起来,从而在应用性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学院教师共编写著作20余部,其中专著6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全国财经统编教材4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有数十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大报刊资料中心及有关文库、论文集全文转载或收录。完成和承担科研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在取得上述学科和专业建设成就的同时,与国内重点大学的财政学科尤其公共管理学科优势相比,与龙江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客观要求相比,我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或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学科的综合竞争力不强,隶属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发展水平尚不平衡;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科特色挖掘不够,学科的综合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公共管理学科和队伍建设方面与社会要求、与国内一流学科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成熟的学科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三、学科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以学校“十二五”期间学科重点建设成长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两个机制为中心,确定我院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

1.建设核心。以人为本,强化学科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强院,名师兴院,专家治院”的新格局。

2.提升平台。以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申报(待批)和新增公共管理博士点申报为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

3.建设机制。以学术成果来体现学科建设的成就,以激励机制为学科建设的生命线。

(二)建设目标

1.办学定位。学院“十二五”期间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与服务方向定位为:

(1)办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力图优化专业知识结构,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实践教育教学,提高办学效益;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化和吸收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倡导创新教育、创新教学、创新学习,探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目标定位。以本科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财政学科专业优势,构建以师资队伍和学风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教学管理体系,努力把学院建成省内同类院系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3)服务方向。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换和强化公共管理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面对财税系统公务员、政府及其非营利性机构管理岗位群,培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到2015年力争将我院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成为门类相对齐全,结构布局合理,学科梯队精干,理论与应用水平较高,自我创新与发展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和较为突出的公共管理特色,能够为各级政府和公共经济管理部门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持的学科体系,为我校学科群的进一步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2.建设目标。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共管理高级专业人才为宗旨,以构建完善的财政与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为主要措施,把学院办成我省培养财政与公共管理高级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

(1)总体发展目标。至2015年学院有2个博士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学术型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校研究生达到300人,师资队伍教师总数66人,其中专职教师52人。

(2)具体发展目标。具体包括研究生专业结构、专业硕士学位结构、省级重点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工作、招生规模、实训建设和教学创新等。

——研究生专业结构。新增财政学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专业硕士学位结构。增设社会保障硕士点,设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三个研究方向。

——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继续加大省级重点财政学科、财政学专业建设的力度;公共管理学科争创省级重点学科。

——师资队伍建设。至2015年学院专任教师达到66人、专职教师达到5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讲师20人,高级职称教师达到全员的60%以上;博士教师(含在读)52人,达到全员的70%以上,45岁以下教师实现硕士化的目标。

——招生规模。至2015年,硕士生达到200人以上。

——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方面,努力发挥大学在培养输送人才的同时,产出研究成果的功能。其目标:一是通过专业科学研究,实现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材体系;二是申报1项国家级课题,每年至少承担1项省、部级财政或公共管理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为财政与公共管理实践提供有较高参考和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三是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创新工程、教学模式创新工程、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工程、教学情境仿真化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方案;四是通过有计划的教研与科研活动,以课题研究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为载体,使全院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增强教师个体素质可持续提高能力;五是召开两届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即国际税收教育研讨会和公共管理研讨会。

——实训建设。为满足教学和培养开发学生应用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重点建设校经管实验中心中的财税、公共管理两个综合仿真模拟实验室,以微机模拟试验为主。同时,巩固和发展25个本科实习基地、研究生实践与研究基地。

——教学创新。“十二五”期间完成财税和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立项研究课题,并将阶段性研究成果逐步付诸实践探索。构建与时俱进的财政、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育有机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争取再申报成功2门省级精品课。

四、学科建设研究方向与内容

(一)主要研究方向

多年来,我院在学科建设中一直把确立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拓宽专业领域为突破口,稳步推进科学研究。经过“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学科和专业研究领域逐步拓宽、稳定。在“十二五”期间,我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方向,主要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主要注重研究内容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领域的区域性和规律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复合性,以及公共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财税体制改革分析、财税业务实践特色、服务于我省地方经济等。

2.财税法经济学研究。包括以理论研究为依托,突出财税法实践;拓宽研究领域,深入分析研究财税法的内在规律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研究较为;运用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的财税法学学说;运用法经济学原理,研究财税法的公平、效率、效益、安全、风险平衡等理论。

3.资产管理与评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公共财政框架下国有资产存量战略性结构调整的研究;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研究;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研究;资产评估与国有资产流失、课税问题的作用分析;税基评估的有关问题研究;资产评估价值类型与方法研究等。

4.财政与货币政策研究。主要涉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主要政策工具和类型等相关内容。通过研究,借鉴西方先进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提供建议。

5.公共管理与服务研究。主要包括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管理,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保障。

6.公共政策分析研究。公共政策研究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公共政策的产生背景、性质、条件和运行环境,以及具体公共政策的内容和功能。通过研究,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公共政策的效率。

7.行政法律制度研究。主要研究行政法与行政权的关系、行政法的性质和功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等问题,通过对行政组织法、行政作用法或行政行为法和行政救济法的学习,以行政法为工具来保障行政权有效地行使,强调行政效率和公共利益。

8.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研究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通过对行政组织、行政领导、政府职能、行政效率等问题的研究,为改善政府执政能力,提高执政效率提出有益建议。

9.行政行为与效率研究。主要涉及行政行为对象、行政措施、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行为分类等内容,通过学习,为提高行政效率,约束行政行为提供有效建议。

10.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劳动经济理论研究;劳动关系理论研究;劳动地域分割理论研究;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研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等。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学术队伍。目前,我院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专职教师38人。学历结构为:45岁以下硕士教师占全员的70%,博士教师16人、在读博士7人,占全员的43%;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讲师2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员的57%。

从总体情况看,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但教授、博士教师比重依然偏低。按照学校“十二五”学科建设的总体精神,我院将把学术队伍建设定视为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建设一支数量稳定、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学术队伍。至2015年,学院专任教师达到6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3.64%,博士教师(含在读)占78.79%。

2.人才培养与引进。在引进、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贯彻数量与质量同步发展、重在质量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实施“博士化和名师工程”,创造条件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规模适当、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师人才队伍。

3.科学研究。我院将本着科研为教学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发挥我院教师的专业优势和与地方政府各对口职能部门联系紧密的良好基础,在原“十一五”时期提出了“五个一”工程基础上,提出“八个一”工程,即:一是争取1项国家级课题;二是学院每年至少承担1项省部级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三是院内各教研室每年确定1个科研主攻方向;四是每个教研室每年至少承担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五是每个教研室每年至少有1名教师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参加编写一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著述;六是全院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七是教授(博士)出一部学术专著或在学校规定的A1级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八是省部级课题主持人必须在结题前在学校规定的A1级期刊上发表1篇课题论文。

4.环境条件。以校相关的产业经济学科、工商管理学科、金融学科等学科群为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支撑环境。同时,为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根据我学院自身特点,改革、调整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加强校际合作,加大学科交叉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组织以学科群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协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变更、交叉和发展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主动与国内和省内各高校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同时加强科研合作;既要加强学科内部间的科研合作,又要加强校内学科群体间的合作,更要发展国际间的科研合作。

在学术梯队上,形成以省级学术优秀梯队为基础,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骨干教师为纽带的学术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办法,积极引进博士研究生,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在职、定向、委培博士研究生;积极巩固、利用、发挥省级财政税务研究基地的有利条件与科研优势,争取在科研项目申报的层次上、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加强与国家级和省级期刊的合作,加强科研工作,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实验室建设,为满足培养开发学生应用操作能力和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要,针对我院办学服务面向的实际,依托校经管实验中心,进一步完善院实验室条件,及时更新教学软件。

5.国际学术交流。2011年1月,我院成功举办了全国高校财政教学理事单位研讨会,全国有关院校专家、教授、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学术会议。我院“十二五”期间力争主办或与 其它院校联合举办1次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资助和派出学院教师参加3-5项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推进与国际院校开展合作关系,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6.提高教学与科研管理水平。主要包括:

(1)加大省级财政学重点学科的建设与管理力度。在“十二五”期间争取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办好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建设,力争人才梯队建设评估优秀。

(2)加强学科建设的管理,修订学科建设自我评估体系,注重日常管理。做到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实现学科建设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3)注重发展研究生教育,科学设计研究生培养方案。把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规定等)、成绩考核、教学实践、学位论文和档案管理等教学活动通盘考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抓好、抓实。同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

(4)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实践能力是运用理论知识于实践而形成的一种现实的能力,因而学生参与实践是专业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是首要大事,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方向的实习基地体系;同时研究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与水平。

(5)鼓励出精品。进一步修订、完善和优化学院教师《科研奖惩办法》,实施精品战略,将把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作为本学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对精品予以重奖。此外,尽可能地为教师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创造各种有利的环境与条件。

7.加强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以网络、多媒体、双语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重点建设“名专业、名基地、名师、精品课、特色教材、教学成果”等亮点工程。

五、预期建设成果

我院“十二五”期间的科研工作规划,主要围绕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规划重点,对教师每年的科研工作量化管理,科研工作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具体计划如下:

(一)科学研究方向计划

1.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随着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以及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财税理论与政策研究将会有新的内容、新的变化。主要包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财税政策模型与实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税激励政策、新一轮税制改革等。

2.公务员制度创新研究。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的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公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还只是迈出了初步的步伐,制度的健全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有待于巩固、完善和提高,特别是目前我国政府行政环境的变迁,公务员制度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并与国际接轨有着特殊的意义。

3.公共政策分析研究。行政生态理论认为,任何行政组织都不是一个绝对独立、自我封闭的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要经常地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尤其是面对迅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存在依据和基本职能的行政组织(政府)必须不断作出相应调整,以完善组织结构,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此,应对公共政策与行政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等方面作基础性研究,以促进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4.社保基金运行研究。社会保障收支不平衡、缺口不断扩大,基金空账严重,隐性债务矛盾突出,社保基金基础管理水平落后,统计数据存在虚假等问题。结合计经济学、统计学、现代投资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支付、使用进行多层次和多角度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及监管研究;社会保险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研究等。

5.公共与社会保障研究。公共服务包括加强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提供保障。同时,注重劳动经济中诸多民生问题,如就业、工资、职业等核心问题。

(二)科学研究活动计划

内容主要包括: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研究活动;学科建设要结合硕士研究生教学的需要,派出2-3名教师到其它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习和调研;每年对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3-5次,在学院内举行一次学术年会,结合科研课题研究举行5-8次专题研讨会。学科带头人每年至少参加各级学术会议2-3次,学术骨干至少参加各级学术会议1-2次,一般教师力争参加1次学术会议。

(三)教材、著作建设计划

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8部教材或著述,如《法经济学》、《规制经济学》、《税法学》、《企业纳税会计》等。

(四)究项目计划

完成《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建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运行新机制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技术研究组)》、《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的财力约束与对策研究》、《哈尔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三次产业协调性视角的分析》、《资源型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公共政策研究》等省部级课题研究。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人员保障

成立具体“规划”工作推进组,负责年度工作任务的落实。单项工作推进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落实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由院长任组长,由主管教学与科研副院长主抓教学与科研、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等各项工作,每年年末按发展规划进行考核。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

(二)管理制度保障

建立与完善学院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进人制度、日常工作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奖惩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成果管理制度、职称聘任与考核制度、对外学术交流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和图书网络管理制度等,形成管理制度作为行为规范、奖励为主激励的运行机制。

(三)质量工程保障

1.实施博士工程和名师工程。贯彻数量与质量同步建设、重在质量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科、专业、重点课程带头人实施优先培养提高措施,优先安排到重点大学学习提高,支持承担科研立项,创造必要条件扩大社会影响,使其成为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名师。

2.加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在现有3个省级精品课的基础上,力争《税法学》和《社会保障学》2门课程晋升为省级精品课。

3.科研管理“八个一”工程。遵循科研为教学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发挥我院教师的专业优势和与地方政府各对口职能部门联系紧密的良好基础,科研工作坚决贯彻实施“八个一”工程。

(四)资金支持保障

根据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学院将按计划和项目进度投入经费,对于学科专业建设等关键环节和重要事项作出贡献的教师实施奖励,对出版专著、发表国家级论文、获得省以上奖励等等,学院给予按质奖励。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1825


[1]省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已批复)。目前,本学科已获得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括市场规制与法律经济研究和财税政策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等6个研究方向。

Copyright  © 2018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ICP备05005923号 邮编:150028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海街1号  电话:0451-84895300